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2016.03.31 好的開始

3/31  波特蘭 

到了現在的年紀,果然需要開始經歷時差的折磨。睡不到四小時,便在暗黑的凌晨醒來。輾轉翻身,依舊感覺虛弱,但就是無法闔眼睡著。所幸便起床,給在台灣的家人打電話報平安,一邊回應朋友們的關懷簡訊。就這樣,自然地迎接了來到美國的第一道日光。早晨的陽光灑落在老姐家翠綠的庭院,搭配著此地不太常見的湛藍天空,頓時一身的疲累便一掃而空。聽著樓上傳來的陣陣腳步聲,我知道老姐一家,已經準備好要開始他們新的一天。

上了樓,第一個印入眼簾的就是兩個可愛的小寶貝。將近一年未見,他們都變化甚多,但看在阿姨的眼裡也都只能用“可愛”二字來形容。逮到機會又抱又親,阿姨的心願一大早就被兩個小朋友給滿足了。

第一天抵達,老姐體諒我尚有時差,讓我不必立刻上工做正事,便提議與他們一起前往動物園郊遊外加野餐,畢竟波特蘭很難得出現像是今天一樣的好天氣。因著身體尚未調適過來,便欣然答應了她的邀約。與兩個可愛的小朋友以及他們的朋友一起出門,享受來到美國的第一天。

今天的天氣,美好到讓人有一種可以從疲憊中復甦的感覺。涼中帶暖,空氣清晰,一眼望去皆是青蔥翠綠,讓人可以享受到天然的療癒。開著26公路抵達了波特蘭動物園。整個停車場都停滿了車,彷彿今天是週末、闔家出遊的好日子。正因為天氣難得如此的美好,讓父母甘願請假,自己不上班順便也幫孩子們告了假,大手拉小手的大家都來到動物園郊遊。

看到眼前的景象,其實有一點不可思議,讓我再次感受到自己到了美國的事實。他們注重生活,更懂得享受生活的態度,令人為之驚嘆。雖然只是請假來動物園,感覺上不是那麼值得用掉一天假期的舉動,對他們來說卻再正常不過了。大家的架勢不單單只是來參訪,更多是來野餐。即便是不需要上班的爸媽,願意扛著大包小包的,拎著不受控的小蘿蔔頭們出門,也是需要犧牲奉獻。

小朋友來看動物,我卻是來看人的。擦身而過的有各式各樣的家庭。各種膚色,各種年紀,我相信更是有各種工作與教育程度背景。即便有著麼大的差異,但卻展現出相同的文化水平。在可以說是應該要一團亂的情況裡面,大家表現的風度維持了現場的秩序。即便到處都是小朋友與相同數量的嬰兒車,但卻沒有發生碰撞推擠的場面,大家都是心平氣和地互相禮讓﷽﷽﷽﷽﷽﷽﷽﷽﷽﷽﷽﷽﷽﷽﷽光浴。即便到處都是人不偏私的叫to take your turn."ds can take a look at it too?"。一邊關心自己的孩子,另一邊也注意著其他的小朋友,所以誰撞到誰的情況幾乎很少發生,大家都可以開開心心的遊玩。沒有人為了霸佔著一個好位置看動物,而互相推擠,都是輪流觀看,尊重先後次序。
“Honey, do you think you can stand aside so other kids can take a look at it too?”
“Dear, don’t crowd the kids away, you need to wait for your turn.”
這種看似講大道理的話卻有著神奇的魔法規範著各種年齡的小朋友,而父母這一種明理不偏私的教育方式更是從小就幫著他們的下一代培養出高度的文明素質。

到了草地上,大家都在野餐,享受著日光浴。即便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人,吃的東西花樣百出,但地面上卻不見一絲的紙屑。小孩子們雖然不像大人一樣定點用餐,但卻也不會亂撒野,要大人追著喂食物。大家都各吃個的,不會爭食胡鬧。有的小朋友會因為旁邊人的食物被吸引過去,但其他家長也不會給別人家的小朋友吃任何東西。一來擔心小朋友會有自己不知道的過敏原,二來不需要擔心這樣“友善”的舉動會延伸出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大家都很自愛,不會因為一時的悲憫就有動作。小朋友們也被訓練得很好,不會因為對方不給東西就無理取鬧,頂多就是一直盯著別人,直到被自己的爸爸媽媽抱走。

在尚有時差的情況下出門,但卻看到了這班的景象,更享受了大自然的療癒,我覺得我來美國的第一天真的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2016.03.30 台灣夢美國路

3/30     西雅圖/波特蘭   

久違了四年,再次購買了單程的機票,前往被視為築夢天堂的美國大陸。場景相似,心境卻大不相同。喪失了學生身份的保護傘;也不再有備胎給我做退路,但也因為這樣,多了破釜沈舟的決心。在高雄站坐上高鐵時,以為自己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卻在電梯降下的那一刻,父母的身影隨著轉在眼框的淚化為一陣模糊。一股說不出的不捨壓在心上。在車站經歷了分別的哀愁,卻在機場見證了友情的溫暖。在朋友們的祝福下,我覺得自己充滿力量,可以毫無畏懼的迎接前途的許多未知。

搭乘長榮的班機,經歷了11個小時的航程,終於在30號的晚間抵達了西雅圖。雖然通關過程順利,但也因為過多的行李,多少添了點狼狽。加總將近50公斤的行李,讓我引來了許多關注的眼神。或許在高大的外國人眼中,我像是離家出走的高中生,扛著全身的家當,來異鄉求生存。所以在從機場前往租車大樓的過程,得到了許多熱心人士的協助。

當然中間也發生了一些的小插曲。在我出關之後,行李又被工作人員送上了運輸袋。沒有被告知後續的領取,我就傻傻得跟著羊群往前走。直到抵達了另一個航站,上了電梯,面對一堆的行李轉盤,我一下子不知道該去何處領取。回想起剛剛上電梯的時候有看到一個工作人員,便搭了電梯往下走,希望可以做進一步的詢問。

可能有一點緊張,所以我忽略了“請勿進入”的標示,一路朝著工作人員的方向前進。結果看到對方也一臉緊張的向我走來,在我正要開口時卻很嚴肅的打斷我說:“I’m sorry ma’am, I need you to step outside. You cannot re-enter this place, or else I’ll have to call the police.” 我自己也被嚇到了,想說我只是要問一個問題而已,就要被警察關切。所以一邊往後退,一邊跟他說我的來意,並告知我對西雅圖機場的陌生。知道我並非故意為之,對方在詢問了我的來程班機後,便告訴了我領取行李的轉盤位置處。這才結束了一場烏龍。

輾轉到了機場附近的租車處,領取到了我的小車車~一台白色的Dodge, 造型現代,但卻功能全備。雖然對自己的駕駛技術還算有信心,但為避免無後顧之憂,還是痛心花了50美金買了全額的保險。在請對方幫我設定好導航後,我便安心的上路。卻沒有想到,過了將近20分鐘後,我才發現enterprise的工作人員把地址設錯了(或按錯了什麼),我又被帶回了機場附近,但螢幕上卻顯示final destination. 由於還被卡在高速公路上,我沒有辦法靠邊停車,卻也不敢隨便下交流道,只好往出境大廳的方向,趁著車潮尚在,走走停停的空檔,一邊摸索導航系統,一邊自己完成設定,這才順利的顯示出之後的路線。

將近三小時的車程,我經歷了疲累與孤獨的雙重夾攻。為使自己能夠清醒駕駛,我將暖氣關掉、音樂聲放大,甚至必須不斷催眠自己只剩下十分鐘的車程。這招還挺有效的,陪我度過了深夜漫長的三個鐘頭。於凌晨一點抵達了老姐家,因著有姐姐、姐夫的幫忙,可以很快安頓好,洗完早後便陷入沉睡模式。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沈默是金

        一進入公司,其實也代表競賽已經開始。職場的競爭彷彿飢餓遊戲,只是會用禮貌、服裝儀容、甚至是一些文明禮節做裝飾。然而私底下的殘酷是一樣的。
每一間公司都會強調他們需要擁有團隊合作精神的人才,這絕對是無庸置疑的。但往往會忘記說後面的一個附加條件,我們要的是最後能夠生存下來的人。
生存這個詞很有趣,若都沒有淘汰,根本不需要說到生存。所以換句話說,有人被淘汰才可以凸顯出生存者的能力。

初為社會新鮮人,同一期的同伴進到公司是很難得的緣分。我們的出入都是以團體為單位。也因為儲幹身份的關係,加上一起工作的時間又很長,所以演變成這種緊密的關係是很正常的。我們是患難見真情,儲幹所有的酸甜苦辣都一起度過,尤其是頭三個月。人生地不熟,會令人格外珍惜身邊的每一位。
每天近距離的相處,讓你可以看清楚每一個同袍的優缺點。但由於我們之間堅韌的友誼,並有一起要度過難關的決心,這時包容、信賴是支撐著大家繼續的動力。彷彿天塌下來,也會一同撐著。我們擁有著可以背對背的夥伴,可以將彼此的弱點遮掩起來。

但弱點往往是來自與你最近的人。

這裡要說的不是職場的背叛,而是要陳述一個躲也躲不掉的鬥爭。畢竟老闆花錢並不是來給員工交朋友,他要的是從適者生存的機制中,篩選出能被他所用的生存者。
公司會用各種方式刺探你,如羅馬競技場裡的群眾,他不希望大家那麼快就自相殘殺,全軍覆沒,但若是大家都不採取攻擊的手段,觀賞者也會覺得沒意思。這時訂出一些不合理的遊戲規則強迫大家拿起武器攻擊,這圍觀的掌聲、吆喝聲才會越來越大聲。
儲備幹部的生存環境也是一樣的。

我在這裡所學到的一件寶貴的功課就是只要是團體中,就一定會有政治。而且它的影響力在公司內部是無遠弗屆的。身為菜鳥的我們,想要獨善其身根本就是天方夜譚,頂多可以當抹了奶油的平底鍋,這邊滑滑、那邊滑滑,最好任何一邊都先不要沾上。但在火驢上久了,總是會沾上一邊,這時唯一能夠希望的就是不要燒焦。

其實公司的每一個部門,雖然都是利益共同體,但同時也是彼此之間最大的競爭對手。畢竟公司資源有限,當公司處於不賺不賠的情況下,這時僅有的甜頭落誰家就會是一個很血腥的戰爭。
我們這一群儲備幹部進到公司,立刻被打散在各個部門。這樣的安排,的確有助於我們跨部門的學習,但同時也是各部門之間資訊搜集的最佳管道。
剛開始進入公司,互相打聽彼此的工作進度好像也是正常的,好奇心驅使我們非常關心每個部門的同事的發展。串門子在我們身上也是被允許的行為,因為我們有許多合作的專案可以作為遮掩。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畢竟我們也,所以我們對於談話內容的防備心也因此大大降低。

記得有一次上班的時候,我同期的一個夥伴前來我的位置上,與我閒談另一位w同事的工作情形。W同事跟我同一個部門﷽﷽﷽﷽﷽﷽﷽﷽﷽﷽﷽﷽﷽﷽﷽﷽﷽﷽﷽,畢竟我們也,是屬於天兵型,很會給人找麻煩的一號人物,人倒是不壞,但跟他工作需要用到雙倍的耐性,自己的工作量也會與交代他的事務成指數性成長。我平常因為跟他近距離的接觸,累積了許多的負能量,高好這一天同事來找我,我自然是淘淘不絕的將心裡的委屈一股腦兒的傾吐而出。
回想也覺得奇怪,同事這一天特別有耐性跟時間在那邊聽我吐苦水,也順著我的話問了不少問題。我一時也沒有﷽﷽﷽﷽﷽﷽﷽﷽﷽﷽﷽﷽﷽﷽﷽﷽跟時間在那邊聽我土傾瀉而出。發覺,也就這樣機哩瓜拉的一直說下去。
事後我從別人嘴裡聽到一些關於這位W同事的評論,其實我心裡有一驚,因為許多的情形應該只有我才會知道的,因為這就是我們之間工作的情形。我心裏很清楚話是從我的嘴裡說出去的,但這卻不是我想要做到的效果。後來也間接得知,W同事好像也因此間接失去的一個仲要專案的機會老實說這樣的結局並沒有不好,醜媳婦總要見公婆,但我只是希望過程不是這樣的。我並不想要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一次的經驗,在我心裡掀起了小小的疙瘩。我相信我的同事並不是故意要出賣我,但他應該是在為他的老闆——那次專案的負責人,打聽一些關於W同事的工作訊息。其實也是賣了同事一個面子,畢竟讓他在主管面前提升了他得利的形象。
這種情況其實之後也很常發生,畢竟大家在找專案隊員的時候,需要做好一些功課。但我學到了一件事,當有人要從我這邊探得別人的工作情報時,我只講正面的話,即便是負面的印象,要要適當的包裝,讓有慧根的人自己去解碼。這樣做或許很虛偽,但這是自保的不二法門。免得到時好心沒好報,事不成,人家第一個抖出我的名字替自己撲火,這下不就成了豬八戒照鏡子?

再來會遇到一種情形就是,被別人拿來當打入群體的衝鋒槍。這件事讓我吃過許多次虧。所謂的賣,雖然只是被簡單的利用而已,但是當著自己的面,吃啞巴虧的悶氣更讓人覺得窩囊。怎麼說呢?就是當大家在討論每件事,特別議題是某個人時,總是會無意間說出自己的主觀論點。尤其這種大家都在評論的場合﷽﷽﷽﷽﷽﷽﷽﷽﷽﷽﷽﷽﷽﷽﷽﷽﷽﷽﷽賣,其實也只是算是被碳,因為每個人都在發表意見,所以我會在精神防備上稍稍鬆懈。結果下一次自己的同事,為了跟每一位同事混熟,會故意拿我說的話當話題開場。別人也就算了,若是一位過去被我們議論的對象,那真的是丟臉到家了。
其實我覺得同事這樣的做法很拙劣,也很不要臉。明明他當時也有講,但卻避重就輕的只說別人說的話,甚至還稍稍的加油添醋,最扯的是當著我們倆的的面說:「B上次說你怎樣怎樣?是真的嗎?」
這種行為真的很白目,我也沒有辦法當面制止或反駁,否則會顯得自己更小心眼。說白了,聽的人,也會很清楚說話人的人格,雖然不一定會相信別人的話,但說真的,我也莫名的被牽連進去了,總是會留給別人不太正面的印象。好吧,事後想想,自己做錯了兩件事,是該反省一下。一,本來就不應該評論別人,尤其是自己跟自己不相關的事情;再來,不應該跟這一種白目的同事走太近。
這樣的教訓夠了吧?少說一點話總行了吧?錯了,教訓還沒有學夠。

後來發生的另一件事情,讓我決定以後更要謹言慎行。

        公司內部溝通,因為用電話講公私混雜的事其實不太方便,四周總是會有喜歡挖牆腳的人,所以大家許多的溝通會用電子信箱。所謂的公私混雜在我這邊的定義是,合作的公事,因為某些人、某件事的發生,導致混入了私人的情緒。
要說我是沒有情緒的人,這根本不可能,雙魚座的我,可是無時無刻在心裡上演秘密小劇場的人。但我在外顯的行為上,學會了謹言慎行(起碼比剛進公司時好多了)。我知道再怎麼對事情有意見上的發表,也不可以留白紙黑字。
這樣的經驗,我也不是沒有跟別人分享過,也常常提醒同期的同事們要注意寄出的電子信件的內容。因為每一封信都會有備份,不是說刪掉就不存在的,若是有心有有意要查,過去的每一筆交談都會浮上檯面。
但顯然大家都對於這樣的提醒都不太在意。
我們這一期進來的,因為合作密切,所以常常不知不覺用電子信箱討論事情,並且c.c.所有人。常常討論到瓶頸時,用詞遣字就會越來越不客氣。這時再添進一位天兵隊員,那根本就會形同筆戰。殘酷程度,不輸實際戰場。
我算是筆下留情的人,深信當面說清楚會比較有效。所以討論過程會選擇當面說,最後有結論後再寄信請對方確認。其實這樣做很費時費力,但這也是我學會的一種自保方式。
另一邊,我的同事M就不一樣,常常會在信裡把人說的體無完膚。我可以體會他的心情,但是用這一種會留下痕跡的激烈字眼,確實欠妥。剛好他也是那一種得理不饒人的剛烈個性,可以想像他常常在做這一種用信件罵人的事情。有時還不是罵,是用譏笑諷刺的方式,雖然都是寄給自己人,但我總替他捏一把冷汗。
後來果然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我這一位M同事有一天跟主管開完會後,表情沈重的跟我說,主管知道了我們之間信件往來的內容。也警告他,不要再做出這一種類似霸凌同事的情況出現。
他在跟我陳述的過程一直用「我們」這個說詞,但我很清楚這個「我們」其實主要是他跟其他少數的同事。因為我從來不在這些群組信裡發表對他人的工作評論。
聽到這件事,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主管會知道我們幾個人之間的討論內容,甚至還知道信裡說了什麼。
可見有內鬼。
罵人的主管透露,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中間有人跟自己的主管告密,衍生出主管在大佬會議上提出這項議題討論。至於為什麼一開始會被拿出來,最後討論的結果怎麼樣等訊息卻隻字不提,任憑我們去自由聯想。
其實我覺得,這一位主管不應是用這樣的方式提醒,若是針對個別行為,大可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但他卻指明是我們中間有人告密。雖然並無可能,但在事情未水落石出之前,無非是想要在我們中間掀起猜忌的滔天巨浪。加上大老會議的訊息是不應該透過這種方式透露的,所以主管的動機,也相當耐人尋味。
後來還延伸出了好幾的版本,每一個都聽的我們心驚膽顫。公司內部還傳出我們儲備幹部心機重,內鬥嚴重。身為被討論的一員,我也覺得很無奈。
但沒有證據,也不可能對著人質問。但因為我們這一群人數並不多,扣掉我自己跟被罵的同事,其實剩下的嫌疑犯根本沒幾個。根據動機跟對犯案的可能性推斷,我刪除掉了所有的人。也真的不能相信這是我們之間的人洩漏出去的事情。但事實顯然就是如此。至今,這依舊是個羅生門。

我對於這一件事情感到害怕的原因,並不是怕自己也倒霉,因為我清楚自己平常的自我提醒,幫助我逃過一劫。令人感到害怕的是每一位參與者的動機。從告密、提出、討論、教訓、傳達,這一連串的事件中,討論者與被討論者的每一個舉動,都有很不漂亮的地方。可以說是故意留一手,讓大家去做揣測。
這樣的做法,分明就是要挑起大家的心機防禦戰,讓我們自此戴上假面,冰冷的回絕同期同事之間的善意。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歷練,還有中間來不及說的小插曲,讓我看清了一件事情:禍從口出(甚至我們公司發生的情形是手出),所以想要生存下來的上上策就是——沈默是金。

非必要,絕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當然要看你述說的對象,若是老闆,選擇性的答話,是幫自己贏得金鐘罩的機會。不過這又是另一門要學的功課了。

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工作像是馬拉松

以儲備幹部的抬頭進到公司,這一開始就會被掛上馬拉松快跑選手的標記。用馬拉松比喻是因為沒個三、兩年這任務是不會終止的,而快跑則是大家對於你短期表現的期待。
這樣的身份相當耐人尋味,因為對於底子不夠的人,這種身份是衝突的。若問一個常運動的人就知道,馬拉松要的是耐力,而快跑要的是爆發力,這一般人沒有辦法在剛開始運動時就負荷得來。
所以這角色的定義自己要很清楚,否則走了一段路你會發現自己繼跑不快又走不遠,尷尬的感覺更會逐漸消耗自己寶貴的精力。我在進來的時候信心十足,認為大學的修煉足夠我衝刺這個賽程,只因以為自己穿上了好的運動鞋,裝備了一切選手該有的裝備,但在這之中我唯獨忽略的一點就是自己的能耐。
能耐是什麼?在經歷過了幾個月的磨練之後,我發現要在職場生存的能耐除了基本的工作能力,另一個能耐就是意志力上的肌耐力,能伸能縮才是生存的不二法門。
當鳴槍一響,大家齊步出發,的確這時大家的焦點都會放在每一個人的步伐,目光也會坐落在領先的選手身上。注意著他的一舉一動,他的穿著、表現,甚至厲害一點還會引起別人的興趣想要了解這位選手的背景。
但要記得,這樣的角色在團體之中只是少數,得到的喝采也僅限於起點的幾百米,當我們漸漸跑入正軌後圍觀的人會減少,這時不能再仰賴別人的加油聲當作前進的動力,耐力和意志力才是真正支持自己繼續踏步的能量來源。

我覺得起跑後,賽程的距離彷彿變得更長,比自己當初想像的要難跑許多,每踏出一步就覺得步伐更沈重。除了要適應身體、心裡漸漸加重的疲憊感,有時還要忍受孤單的路程。每個人的步調本來就不相同,或許在路上會偶而交會、並肩一起跑,但絕大部分的時間是要靠自己獨自前行的。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邊跑邊看我周圍的人。前後左右的動靜,都會引起我的好奇,所以在跑步的過程中常常分心。

還記得小學時,有一次參加運動會的六十公尺賽跑,我代表班級出賽。我信心滿滿,因為短跑一直是我的強項。而那一次我在全校三十幾個班級代表中跑了第四名。雖不盡滿意,但還是值得鼓勵,畢竟還只是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
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我已經滿抱委屈的回到班級隊伍時,我的班導沒有給我想像中應有的安慰,反倒把我罵了一頓。
被罵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抱得獎牌,而是因為她發現我在跑步的過程中一直左顧右盼,一直關心自己有沒有被別人超前。也因為這樣,我的力量被分散,導致最後跟前三名幾步的差距。這個經驗讓我刻骨銘心,老師點破了我的弱點,這也成了我這一輩字最重要的提醒之一。
從此以後,我每一次的跑步比賽都是專注於眼前領先的選手,目光直視直到我跑到終點。這個道理我在跑道上可以守住,但場景換到了職場,我又忘了先前的教訓。
一進到公司,我變得很在乎大家的一舉一動,或快或慢,每一個人的步伐都牽制著我下一步的行動。自己跑在了前頭,就會沾沾自喜,不知不覺放鬆了心情,連帶的腳步就慢了下來;而一旦落後又會開始懊惱自責,咬緊牙關向前衝。忽快忽慢的步調連帶呼吸也不順,腦筋也跟著混亂,漸漸引響到自己的判斷力。

在公司,我們儲備幹部的特色就是很多的專案要進行,活動要舉辦。大小不一,有時還會同時進行。而這些專案帶出來的表現,就反映在大家前進的速度。
有時看到同事在一段時間內被委以重任,就會反省是不是自己不夠可靠,所以都不會被分配到工作。這一種情緒會像有機物一樣,不斷地生長,且滋長速度驚人,一旦放任它生存,過不了多久就會發現自己佈滿青苔。而要將它們﷽﷽﷽﷽﷽﷽﷽﷽﷽﷽﷽﷽﷽﷽﷽樣,滋長速度驚人,一旦我放任他一一鏟除,可需要花費上一番力氣。

自從我進入職場,就曾經歷過無數次類似的情形。當下會覺得自己進入了難解的無限迴圈。其實程式是人寫的,想要破解也必須靠自己來解決。首先需要的是冷靜下來,跳出既定模式後,更改幾個邏輯,這答案就會隨之算出。
只是光要停下來冷靜的動作,就需要磨耗掉許多能量。如汽車踩上煞車後,地上會留下煞車摩擦的痕跡。我常常是捨不得停下來的,沒有信心自己在停下後還可以重新啟動。所以這時需要的是身旁的人適時的幫自己踩踩煞車。

記得有一次我負責了一個跟空運出口成長量的專案,由於議題涵蓋的的範圍很廣,我必須跟著我的主管和公司內各部門的頭頭開各式各樣的會議。這樣的機會讓我在大老們面前有了充分的曝光,也頓時讓我讓成了儲備幹部之間的明日之星。拿著筆電跟在重要人物的後面,我的名字輕易地被人記住了,甚至老闆會把我叫進辦公室親自交代事情。當下真是風光無限,我也因此過了好一段得意的日子。
這是檯面上的表現,但檯面下的我,因為衝得太快,心情變得患得患失。我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想要將專案中的每一個環節做好。不是說這樣的態度不好,而是我將注意力放在了錯的地方。我忘記了專注終點的秘訣,反倒分心在長官們的表情上。老闆的一個點頭可以讓我飛上枝頭,一個挑眉卻能瞬間將我推入黑溝。
我很在乎老闆們的看法,過於自己的判斷和主見。當然這在起頭是必經的過程,畢竟自己經驗有限。但隨著時間的堆積,我並沒有因為多了經驗而變得更有自信,反倒每一步都更小心翼翼。我可以很明顯感受到自己當時的心理壓力,身體的反應也沒有要向自己隱藏這個事實。每每洗完澡後,排水孔的髮量就跟專案進行的天數成正比。每天情緒變得很浮動,儘管表面上仍是隱藏的很好。
唯一觀察到我的變化的人就是我的父親。每一次通完電話,他都會提醒我,開心的事情開心一天就好,隔天又要恢復正常;同樣的,沮喪的事情難過一天就好,因為明天日子又是新的。當我情緒正激昂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是很難接受這樣的評論,心想:大家都不能了解我的感受!但其實這在不知不覺中,這觀念彷彿成了我身體的抵抗力,在關鍵時刻成為了撫平情緒的解藥。

有一天在接近下班的時候,主管臨時通知我,本來一週後要開的討論會,要改到隔天的下午。換句話說,我所有本來可以花一週時間準備的會議內容必須要在一個晚上整理出來給他。我一面很感激主管願意「委以重任」,一面眼淚都快要飆出來,心想殺了我吧。自己也是死腦筋,求好心切的想要在一個晚上將本來規劃的所有資料做到最好,儘管這根本不可能。晚上九點多,我帶這我未完成的工作,在離開公司的路上,我打給我父親,跟他控訴這不合理的要求。
我當下的情緒很激動,認為若是這一次沒有做好,或許我職涯的成敗就會落在這個環節上(我是指失敗)。但父親反倒是安慰我,勸我這一次就放他去,就算毀了這項專案也沒什麼,要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是有底線的。
我們不應該隨著別人起舞,而是要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學得(獲得到)該學的。這樣的想法點醒了我,雖然我最後沒有真的讓他喝西北風,也呈上了八成的內容,但因為沒有硬將自己推向懸崖邊,反而拯救自己遠離了很有可能失足摔落地風險。
 之後的結果也沒什麼,反正該有的東西也大多有了,即便沒有很精美,但主管也是點頭接受。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這過程中一切的阻礙和壓力,都是來自我的心魔和自以為沒有辦法放下的自尊心。
這點醒了我,不切實際的期待別人的掌聲和噓聲生是造成我情緒波動的一大原因。我這才漸漸地將耳朵摀上,學習平心應對接下來所看的每一個向著終點的指示。
情緒減少了,這體內的能量就漸漸可以集中。步調不再乎快忽慢,而是每天一步一步的改進報告內容,花時間慢慢思索決策的邏輯性。雖然進度好像暫緩了,但每一步都很扎實,產出的東西也更有品質。
我也意識到這項專案只是我工作挑戰中的一項而已,不能因為這樣就耗盡我的體力,讓我喪失繼續跑馬拉松的動力。我重新將自己的時間做了配置,不再一股腦兒的想熬夜將眼前的事情完成,而是將目光放在我們最終要的結果上。我不再想要花百分之百的精力得到百分之百的結果;而是用百分之六十的精力得到百分之八十五的效果,哪一個的投資報酬率高,我想大家都可以算得出來。

或許有一些人不認同我這樣的做事態度,認為年輕人就是應該要焚燒、要瘋狂。但我要說的是,馬拉松是自己在跑,有智慧的人要能跑完,就必須懂得先會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若很明顯得自己沒有辦法用每小時九公里的速度衝刺,那就七公里吧!因為最終大家期待的結果都是要等到衝過終點線才能知道名次。

現在回頭看,我很清楚自己仍在學習如何跑這賽程,畢竟馬拉松絕不可能只是在平面上跑,這路途的變化,坡度的高低會隨時出現改變。但無論如何,關鍵是要一直不斷提醒自己要挑整步調,拉回與呼吸的同步性。路程中,會有許多我稱之噪音的干擾因素,但都不應該造成改變方向的原因。學習略過它們,專注於前面的道路。學著聖經裡說的:要向著標竿竭力追求,才能得到向上應得的獎賞。